网站首页 最新招聘 最新简历 名企招聘 培训中心 高级猎头 招聘会区 院校频道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:18016628260
  用户名:
密 码:
 
 

招生时热门就业时遇冷 高校部分专业陷"冷热怪圈"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日期:[2016/11/9 10:34:00]    共阅次数:

    招生时热门,就业时遇冷,高校专业“冷热怪圈”咋破解?
  
    专家建议高校专业设置应紧盯就业市场而在国外,高校会停办市场小的专业
  
    别让专业热面孔紧贴市场冷屁股
  
    河南商报记者施彩英 吴静
  
    专业扎堆上马,把曾经的热门专业逼上专业红牌榜,毕业生也沦为难就业或易失业的对象。
  
    对于院校“一窝蜂”上专业,有专家称,这只是短期震荡,学校会慢慢趋于理性。
  
    也有专家认为,专业多是“跑”出来的,盲目开设,建议专业设置应紧盯市场,最好有第三方机构调研、评估,并发布预警。
  
    两年间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从无到百余所
  
    动画专业:1999年,全国只有2所高校开设;2008年全国共1230多所本专科院校开设。
  
    物联网工程:2010年,全国没学校开设;2011年,经教育部批准,全国30个院校可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,还有19所院校申请但未被批准;2012年,教育部又批准了80个院校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,另有4个院校申请但未被批准。也就是说,两年间,全国已有110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。
  
    热门专业缘何扎堆?
  
    专业审批缺严谨性,新专业多是“跑”出来的
  
    像动画、物联网工程这些新兴专业一样,学前教育、轨道建设等专业,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,新增新兴专业的院校量也在迅速膨胀。
  
    河南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徐玉斌说,一窝蜂地开设专业,证明高校有了很大自主权。哪个行业有前景,有人才需求,院校就都想上这个专业。初期,肯定是什么专业热就上什么专业,这很正常,只是短期内可能会出现某个专业毕业生过剩,质量却不高。
  
    不少人好奇:每个新兴专业出现,随后都会有一大批学校跟风上马,大学专业到底是以什么标准通过审批的?
  
   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工作人员说,明明开设专业的条件不达标却还要大量招生,目的无非是这些专业中包含的利益在起作用。
  
    一位大学教授说,国内大学的专业设置带有一定的政策性,新设一个专业,多数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批和评估,而这个评估多数停留在材料上,而不是有个专门的机构去评估它,比如看看学校的师资是不是到位,设备是否完善等,“所以我们叫‘跑专业’,常说这个专业‘跑’下来没。”
  
    这位教授说,大学专业设置作为一种教育内部的活动,应该有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才行,但现实的教育体制中,无论是在哪一个层面上的决策,教师和学生都是旁观者、执行者,是局外人。
  
    所以,专业设置从表面上看是技术性问题,实际上反映的是体制问题。
  
    招生时热门,为何就业时遇冷?
  
    “大跃进”上专业,师资跟不上
  
    生源是院校办学的“命根子”。
  
    有考生报,学校就会收,不过招生时热,未必就业时热。
  
    从多家人才机构的调查结果看,财经、政法、金融、计算机、生物工程、国际贸易、英语、法学等传统热门专业,目前人才市场的需求已开始出现“供大于求”现象。
  
   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杨捷说,每个学校都希望自己的专业齐全,追求大而全,而多数学校在开设新专业前,没进行前期的人才市场调查,比如:在就业市场上,动漫到底需要多少人才?需要什么样规格的人才?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到底适应不适应市场的需要?
  
    “调研太少了。”杨捷说,不管什么样的学校,总是先占着专业再说,学校没做前期的市场调查,就开始仓促上专业,可能连老师都不一定对这个专业了解。
  
    “热门专业考生蜂拥而至,必然会导致热门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。同时,仓促上专业,师资力量薄弱,毕业生质量不高,毕业即失业的人数自然就高。”杨捷说,所以,大学在上专业时,一定得理性,学生、家长在报志愿时也要理性,不能一味地跟风。
  
    专家建议
  
    大学开设专业应紧盯就业市场
  
    杨捷说,我国的经济已走向市场化,但教育还处于计划经济状态。
  
    没有市场竞争,高校就不存在优胜劣汰的意识。
  
    在国外,一些专业可能是学校的优势专业,但因市场需求量小了,学校会考虑关了这个专业,而这在国内大学很少见。
  
    他举例说,在美国,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学院在美国办得非常好,但随着美国教育市场慢慢缩小,教育专业所需求的人也在慢慢减少,最后,芝加哥大学就停办了很有名的教育学院,“这个停办不是因为没有师资,也不是因为招不到人,而是感到市场已经不是很需要这个专业的人才了,停办并不会影响它的发展,如果人才需求增加了,可能还会开办。”
  
    国内的大学多数时候不考虑投入与产出,“我们培养的人到底有多少能适应市场,能不能马上进入各个领域从事某些工作,事实证明很多大学生毕业后还要实习、见习,没有紧跟市场,传统的专业没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,新设专业没有根据市场需要开设。”
  
    数据
  
    连续三年
  
    上榜的红牌专业基本没变化
  
    2012年红牌专业
  
    本科:动画、法学、生物技术、生物科学与工程、数学与应用数学、体育教育、生物工程、英语、国际经济与贸易。
  
    专科:临床医学、法律文秘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国际金融、工商管理、法律法务、汉语言文学教育、计算机应用技术、电子商务。
  
    2011年红牌专业
  
    本科:动画、法学、生物技术、生物科学与工程、数学与应用数学、体育教育、生物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英语、国际经济与贸易。
  
    专科:临床医学、法律文秘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国际金融、工商管理、法律法务、汉语言文学教育、计算机应用技术、电子商务。
  
    2010年红牌专业
  
    本科:动画、法学、生物技术、生物科技与工程、数学与应用数学、体育教育、生物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英语、国际经济与贸易。
  
    专科:临床医学、法律文秘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国际金融、工商管理、经济管理、法律法务、汉语言文学教学、计算机应用技术、电子商务。
  
    被亮红牌专业,人才就真饱和了吗
  
    被亮红牌的不局限于这几个专业
  
    如果单纯地说哪个专业被亮红牌了,能说明这个专业的人才真的饱和了吗?
  
    看了今年公布的红牌专业后,杨捷说:“其实有些专业已饱和,却并没有被亮红牌,原因是什么?”
  
    他说,这些专业往往是大学里的传统优势学科,这些优势学科,甚至在某些方面是这个学校的支撑,实际上,这个学科的就业已出现问题了,但因统计的口径不一样,就会使这个统计数字失真。
  
    现在各地都注重自身利益,如果把市场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都撤掉的话,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的招生,还会影响到当地的大学入学率。
  
    所以说,如果牵涉到学生们的就业问题,就交给市场解决,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去干预。
  
    专家建议
  
    设立第三方专业预警机构,而非行政干预
  
    “明明知道这些专业不好就业,为什么教育行政部门不能发布预警或进行干预,削减被亮红牌专业的招生呢?”很多网友有这样的疑问。
  
    在专家看来,人才市场与教育市场需要一个整合过程,还需要一个第三方的评估机构,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,就应及时停办。
  
    也就是说,设置专业应该由市场说了算,而不是教育行政部门说了算。
  
    杨捷说,在目前高等教育还没有走向市场的情况下,有个专门机构做这样的评估、统计、预警是有必要的。
  
    比如通过统计、评估,对某个专业亮红牌、黄牌,这对高校是个促进,促进学校修正此专业的培养方向,比如:如果一个专业的就业率上不去,说明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在市场上过剩了,或者是饱和了,就可以停办。
  
    现在河南大学就在做这样的统计,“比如河大教育学院原来的定位是给中小学校培养教育管理人才,经过10年、20年发展,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不行了,我们就要及时地修正这个方案,修正专业培养目标,这样就会又适应了社会对教育人才的新需要,使教学与市场就业对接。”
  

免责声明:好工作人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,绝不意味着好工作人才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
copy right 2002-2012 all right reserved by www.hawjob.com
好工作人才网服务热线:18016628260
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版权所有 泉州人才网 泉州人才市场 泉州招聘网 福建人才网 好工作人才网
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:闽ICP备05007586  网络实名:好工作人才网